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十二五"完美起步 超额完成任务
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十二五”完美起步
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52.7亿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44%
幸福新吉安的奋斗目标,坚持“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力争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30%以上。图为,国内第一家生产蓝光DVD-R光盘及可录类光盘的企业——市华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记者熊联权 摄
本报讯(记者颜兵)2011年,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战略部署,以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和吉泰走廊为主攻方向,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十二五”完美起步。
工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好。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30.8亿元,总量前移一位,进入全省前六;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2.7亿元,增长53.2%,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1.4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实现利税170亿元,增长44%,列全省第三;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8.47%,比全省平均高86.2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同比提高26.45个百分点,提幅列全省第二。
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快。全市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项目达到5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9个,列全省第二。100个领导挂点工业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02.0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9.4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的94.06%和47.33%。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424户,同比增加118户,尤为可喜的是,超10亿元企业23户,同比增加12户;思瑞再生铜、华能井冈山电厂2户企业首次过30亿元。上交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64家,其中过亿元企业6家。
产业集聚不断增强。全市“6+1”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91亿元,同比增长52.3%,占到规模工业的83.1%。全市过百亿元产业增加到5个,冶金建材产业突破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和医药化工突破200亿元,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产业过百亿。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新干县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获批为省级产业基地。其中,吉泰走廊区域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29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98.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0.6亿元,同比增长54.2%,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6.7%;上缴税收32.3亿元,同比增长83.5%,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6.1%。
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取得新突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30项省级新产品完成鉴定验收,创近10年来新高,列各设区市第二。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组织开展用能设备等执法专项稽查。全市33户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3吨标煤,同比下降11.51%。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进一步推广,全市生产新型墙材19.39亿标块,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86.11万吨,完成预拌混凝土供应量90.64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