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文化让青原更添风采
文山故里 红色胜地 儒佛佳境 生态长廊
庐陵文化让青原更添风采
▲青原美景
▲渼陂古村
东固平民银行 彭生苟摄
青原讯(彭生苟)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厚重的文化积淀为灵魂,按照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总体思路,唱响“文山故里、红色胜地、儒佛佳境、生态长廊”品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推进景区建设,不断强化宣传促销,着力推动景区创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01年建区时,年接待旅游人数仅为14.53万人次、入境游280人次;去年,年接待人数已达127.5万人次、入境游3067人次;建区以来,共接待游客675.6万人次,入境游16251人次。
从规划先行到保护中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进程
旅游要发展,规划是先导。青原区把旅游规划做为旅游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青原区旅游总体规划》、《渼陂古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总规和各景区景点详规。同时,按照规划,该区通过采取财政补贴、吸纳民资、招商引资、向上争资、鼓励扶持等方式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行景区景点开发与建设。为积极策应市党代会提出实施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青原山、武功山互动并进的“三山”战略及区党代会提出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区”,该区成立了具有“编制青原山景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景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招商引资、市场管理和宣传营销”等工作职能的青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渼陂古村通过强化保护、深入挖掘、科学开发、积极创建,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完善20个景点的消防设施,改造了下水沟和四线(电力、电信、广播、有线电视),按照古建筑维修方案修缮了义仓、二七会议旧址、永慕堂等景点。东固革命根据地被列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革命旧居旧址和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保护、维修和完善,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顺利开馆。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园、青原山佛禅文化园等30个项目挤入国家旅游局项目库。
从琵琶半掩到主动出击,加大高品位宣传促销力度
旅游要发展,促销是关键。该区充分利用10个国家级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精心策划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打响“庐陵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精心编排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知名旅行商的市场对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扩大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知名度;已成功举办了各种民俗文化节。中国·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吸引了来自日本、马来西亚等境外宗教人士,全国各地宗教界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媒体记者2000余人参加,促使佛教文化再添异彩。开通了全国首家县级红色旅游网站《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
从单兵作战到串珠成链,提升文化旅游内涵
旅游要发展,线路很重要。如何把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使游客留下来,青原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青原区旅游发展应该从单兵作战到串珠成链,大力提升文化旅游内涵的科学思路。
该区充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以青东公路为主动脉,集聚全区9个乡镇(街道)和一个场,强势打造文化旅游带。着眼全国知名的佛儒理学研修基地和修身养性疗养胜 地,将青原山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为城市后花园。推进渼陂古村深层次开发,增设一批蕴涵庐陵文化的手工作坊、商铺,激活渼陂古街,整修万寿宫、义仓,整合富水河、青龙洲等资源,将渼陂古村打造为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加快文天祥陵园建设,推进陂下古村开发,发掘红色文化底蕴,将文山故里景区建成全国正气精神家园。建设敖上、罗坑等红色旅游景点,启动畲乡风情村、大乌山、南龙河等民俗生态旅游开发,把东固景区打造成集红色经典、民族风情、绿色家园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此外,该区开展庐陵风格立面改造,坚持以文化的视角做项目,对片区内符合条件的房屋建筑“穿衣戴帽”、披上“文化保护膜”,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庐陵风情美食街、正气广场、文山公园等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点睛之作”,一栋栋凸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赣中风格民居,成为打造庐陵文化旅游观光长廊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