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点开工过半 已投入3.9亿元
本报讯王剑报道:笔者2日从省水利厅获悉,江西史上最大水利工程、被誉为“小三峡”的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移民投资3.9亿元,规划中的109个安置点已开工58个。
淹没耕地3万亩112个村24911人需搬迁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是移民工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根据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及防护工程压占范围共涉及我市的峡江县、吉水县、吉安县、青原区和吉州区共5个县区的18个乡镇(街办)、112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淹没耕地3万亩,需搬迁人口24911人。
为了尽量减少工程对农田的侵占,2009年12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启动了206亩富口抬田工程。
“所谓抬田工程,就是将库区范围内处于淹没水位以下的部分耕地,抬高至淹没水位以上。”据姚毅臣介绍,技术人员首先要将所需抬田的耕地表土剥离,然后经过填方、在上层填入黏土、将剥离的耕作表土回填、完善排灌系统等技术,使耕地抬高。
目前206亩富口抬田工程已初见成效,通过抬田和未抬田的早稻各种比照试验,抬田后的地力保护和恢复效果良好。2011年,峡江水利枢纽槎滩抬田、桑园抬田、水田抬田等工程相继开工。据了解,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将通过抬田技术恢复耕地数万亩。
109个移民安置点开工过半已投入3.9亿元
2011年7月25日,承担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90%移民任务的吉水县,举行马田村蛇背安置点动工仪式。同日,该县另外18个移民安置点同时动工,标志着吉水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相关人士告诉笔者,为完成2012年中秋节前全面完成移民安置工作任务的总目标,吉水县曾多次召开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参加的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对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部署。
“峡江水利枢纽移民投资比例较大,随着峡江水利枢纽的建设,库区不少村民房屋、土地被淹没,”峡江枢纽工程副总指挥姚毅臣告诉笔者,“别看工程总投资近百亿元,在移民方面的资金要超30多亿元。”
目前,峡江枢纽的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规划安置点109个,目前已开工58个。吉水县规划建设移民安置点99个,已开工49个,累计完成移民投资3.9亿元。
据了解,省政府组织动员了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110个移民新村进行对口支援。截至目前,49个对口支援单位已有46个进村驻点。
据悉,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基础工作将在2012年底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