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创 新 中 挺 进 ——来自井开发区的报道之二
在创新中挺进
——来自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蒋阿平
从“一顶帽子、一个章子、一块牌子”和60万元钱起步,2001年“安营扎寨”,2006年成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2011年被批准同意设立国家井冈山出口加工区。
一步一个脚印,井开区走过了辉煌的十年。当年“扎寨”的荒坡,如今已“脱胎换骨”,成为令人瞩目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和投资热地。
回顾这十年,井开区开放创新、拼搏奋进的步履,在人们的记忆中熠熠闪光。
提升“战斗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在活力,营造一个“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氛围
一切从零起步。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是关键中的关键。
“小政府、大服务”,既要精兵简政,更要提高工作效率。看似两全的选择,实际却是两难。怎么办?
井开区以实践作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以活力缔造强大的战斗力!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管理与建设职能分开,开发区管委会主要对园区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建设职能由组建的金庐陵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承担。
在机构设置上,井开区内设机构实 行大部门制。一个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职能,就对应了市里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统计局等10多个部门职能。别的地方要跑许多部门才可以办成的事,井开区一个部门搞定;别的地方一两个月办不下来的证,井开区一两天就可以办成,真正做到事权统一、精简高效、管理科学、运转有序。
活力,更来源于人本身。井开区打破人事关系终身制和干部职位终身制,以动态管理模式这把钥匙,打开活力的大门。
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照各个职能局室的岗位设置实施的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斗志和激情。
每两年一次的干部轮岗交流,让越来越多的领导层和工作人员,更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井开区的工作大局,使各局室之间的工作成功实现“无缝衔接”。
量化计分,绩效考核,一事一奖,一事一罚,奖罚分明的分配机制,使“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完全不一样”,充分激发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分之一人员抓招商引资、三分之一人员抓园区开发、三分之一人员抓项目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整个开发区紧密团结得像一家人;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体制机制的创新使井开区形成了“人人都是开发区的形象,个个都是招商引资的窗口”的良好工作氛围。
硬化、绿化、亮化,供电、供水、供网,为了打造最佳硬环境,井开区人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破除征地拆迁困境,千方百计为工业园基础设施“强筋壮骨”。
急企业之所急,想客商之所想,把客商当亲人,井开区的优质服务与环境在客商中悄悄流传。
2009年,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一边在建新的生产厂房,一边新生产线急等着投产,市场良机很可能将因资金衔接不上而错失。管委会了解情况后,先后多次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了“三江”的燃眉之急。
盛泰通讯资金紧张,管委会担保融资500万元;木林森电子急缺发展资金,管委会担保贷款300万元;为了华文光电能顺利开工,井开区有关领导奔赴境外,代表市政府诚意邀来两名技术人员……“井开区人优质的服务感动了我们。”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道出了广大客商的心声。
招进一个,引来一串,带活一片。在客商们不遗余力的摇旗呐喊声中,一批又一批客商怀揣大投入、带着大项目主动融入井开区这片热土。这是对井开区人优质服务的最好回报。据统计,目前井开区内近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是通过客商招客商、朋友带朋友、项目带项目招引进来的。
突破资金瓶颈——创新金融服务,展开腾飞之翼,走出一条“融资——建设——经营——还贷”的路子
建办公大楼要钱,征地拆迁要钱,搞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钱……
钱从哪里来?面对开发区庞大的建设“摊子”,60万元钱的启动资金完全是杯水车薪;依靠捉襟见肘的财政?不现实。突破资金瓶颈,成为摆在井开区人面前最急迫的课题。
创新投资体制和融资机制,从承担建设职能的金庐陵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入手。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代建、投资、经营职能,做大做强井开区的投融资担保平台。
蓄力。土地收储、经营是公司项目运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公司良性循环的根本。通过盘活公司存量资产,争取注入优质资产,做大做优资产总量,加大对经营性用地的收储开发力度,加大对优质工业企业的投资及融资担保力度,逐步走出一条“融资——建设——经营——还贷”的路子,成功打造出一个能够支撑自身承建重大项目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平台。
“以地贷款、供地还贷、变地为钱、变钱为项目”,使公司滚雪球般逐渐壮大。仅2010年一年,公司通过挂牌方式,收储了350亩商住用地,为公司项目资金的筹措和融资贷款提供了有效保障。
借力。向银行融资、向社会融资,进一步增强公司造血功能。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股权式投资实体,推进市场化的金融合作模式。同时,充分吸引民营资本,让出市场吸引各种资金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一系列创新举措下,“金庐陵”的实力与日俱增。
仅2010年,公司就与商业银行签订了20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向银行提出5亿元项目贷款申请,还就井开区土地一级整治开发项目向银行申请信贷资金4亿元。
发力。深圳产业园主干道深圳大道、南山大道、火炬大道南延段竣工通车,完成项目投资2.6亿元;深圳产业园次干道天祥南路、学园西路南延段等8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项目投资1.3亿元;实施园区配套项目——梨山公园动工建设,预计项目投资8000万元……积极参与园区项目建设,是“金庐陵”立足井开区、服务井开区、发展井开区的具体实践。
2011年,该公司累计为园区11家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4590万元,新增担保9200万元;投资工业项目1个,投资额达600万元,并投资1.25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整合优质资源,强化资产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参与园区建设,运作精品项目,打造企业品牌,服务经济大局,实现滚动发展的“金庐陵”这个投融资担保平台成为井开区建设与发展的强大的“左膀右臂”。
壮大发展后劲——扶持鼓励科技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打造一片优秀人才进得来、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智力“冲浪场”
科技实力是最强劲的发展动力,也是最强大的发展后劲。
当赶超发展的目标遭遇起步晚、底子差的现实时,井开区坚定地选择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壮大发展后劲。
摒弃“胡子眉毛一把抓、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做法,井开区沿着“创新、高新”的主线,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引进高技术型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中培育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高技术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
江西第一部自主品牌手机、江西第一台“迷你型”笔记本电脑,国内第一张可读类蓝光母盘……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技术水平先进的红板电子、满坤科技、联创电缆、华文光电、优特利科技、木林森电子等60余家企业。
以国家“863”计划项目、全球最大真菌杀虫剂企业、国内唯一定点生产生物源农药的天人股份为龙头,新医药产业集聚了同瑞生物科技、生物制品研究所、普正药业等40家企业。
先进制造业集聚了振宇达科技、三江超纤无纺、麦德风能等26家企业。
企业的实力,就是井开区的实力,企业的后劲,就是井开区的后劲。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井开区人始终不遗余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产品研发,增强发展后劲。
共建科技“孵化器”,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目前已建立中科院生态技术研究中心等36个研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1个,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
政治上给荣誉、生活上常关心、服务上多支持,井开区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表现优秀的,动员企业大胆提拔、重用,并积极向省、市推荐争取荣誉;住房、户籍、子女就学、就医等,井开区人像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能力自主创业的,井开区积极主动当“保姆”,在厂房租赁、项目申报、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巢好凤自栖。目前,井开区共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人,其中硕士300余人,博士50余人,有高级职称的150人,有中级职称的365人。
同时,井开区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通过项目推介、媒体牵线、网络联系等途径,园区内共有2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天人股份与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及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制的生物菌农药系列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江西威科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毛茶油蒸馏分离提取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马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学研联合的背景下,一个又一个企业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
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刺纺粘中空桔瓣无纺布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天人股份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天人股份“天利”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吉安钢铁“白鹭”商标、牛牛乳业“牛牛乐”商标获“江西省著名商标”;2010年,开发区被科技部和商务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累累硕果是井开区人辛勤汗水的结晶。据统计,井开区共有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个,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10个。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省级科技奖6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3项。
2011年,园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亿元,实现税收10.5亿元,外贸进出口3.75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占园区总量的35%、36%和67%。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井开区正向“昂起发展龙头,决战千亿园区”大踏步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