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住进了安乐窝
图为阳明花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小区。
■本报见习记者尹翔
12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城区阳明花园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小区,小区规划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的排排楼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亮丽,老人们在小区的休闲场所晒太阳、聊天、下棋。据阳明花园物业管理部经理匡建平介绍,阳明花园小区共有楼房74栋,其中64栋已交付使用,现在已有3500多户入住。小区的各项基础设施齐全,建设时充分考虑“宜业、宜学、宜居、宜医”的因素,并通过提供安保、清洁等物业服务,为入住的家庭提供各种便利。
家住阳明花园36栋一单元四楼的万国强老人今年63岁,老伴和他住在这里,儿子在南昌工作。2009年6月,万大爷申请了经济适用住房,并于2011年春节前搬进新家。“当时大概花了9万块,住上了76平方米的新房子,相同地段的商品房至少得20万啊。”万老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当时从亲人那儿得知自己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后,他马上从广东赶回来登记申请,并于2010年9月份领到了住房钥匙。“我和老伴都是下岗工人,曾经在沿江路租了一间7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条件很艰苦。住上新房是我们老俩口大半辈子的愿望。如今居住的小区环境空气都很好,空闲时间经常去散散步、下下象棋,生活很是惬意。”
王恩祥是阳明花园60栋四单元四楼的住户,他于2007年提出廉租住房申请,并于2010年10月入住。“尽管35平方米的房子显得有点小,但是对于我一个人来说足够。”王恩祥是原皮件厂下岗工人,现在靠打短工挣钱生活。他对记者说:“新小区的环境卫生都很好,光线、通风条件也不错,家门口就有一个超市,生活很方便很舒适。特别因为每月租金只要70多元,来自住房的经济压力也不大,这样可以腾出点钱干其他事儿。”
政策解读:
近几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我市保民生、促增长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关系到了千万家庭的基本的生计。
从2007年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已陆续开展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的三房建设。据市房管局保障科科长谢建华介绍,2011年我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任务分别为8554套、978套、650套,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基本建成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数量分别为624套、79套、100套。
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房”建设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对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开展这项举措对于全市不同阶层的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更多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我市还将加大三房建设的力度、扩大其覆盖面,并通过落实责任、加大投入等措施,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