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庸懒散”
□邓颖峰、本报记者郭欢
吉州区的干部都有一种紧迫感,全区上下都在加速崛起的洪流中你追我赶。
今年8月,区党代会和区“两会”确定了吉州区的发展方向与战略。9月,区委、区政府针对区机关部门、窗口单位中存在的“庸懒散”等拖发展后腿的现象进行整治。
言必行,行必果。9月15日,区效能办组织问卷调查,向企业、市民、机关以不计名的方式征集“治庸治懒治散”的工作意见和建议。9月22日,吉州区将治理“庸懒散”作为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各县(市、区)交叉检查内容。
9月30日,吉州区“治庸治懒治散”工作简报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其中群众和企业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3%和91%。同时,区委、区政府出台《吉州区“庸懒散”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干部履职不力、效能不高、纪律不严、合力不强等问题。全区建立71个发展环境监测点,全面掌握和规范行政执法单位履职行为;区效能办每旬对全区机关部门、窗口单位进行抽查一次;组织效能督察员、特邀监察员、新闻记者等对各部门单位进行明察暗访,重点督察上班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聊天等现象。发现问题一经落实就立即通报单位、姓名、职务,快速反应处理让违规人员无情面可讲,确保了公平公正。在治理活动中,区委还对四套班子进行了分工,明确了什么要管,由谁来管。把重点项目、窗口单位、
征地拆迁、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民生问题等纳入监管范围。区机关干部、窗口单位服务地点由办公室延伸至基层,在征询意见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区发改委在“上联、下访、中协同”中治庸提能,在“提速、提档、提级”中治懒增效,在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作风、比形象中治散正气;区水产局制定“1+5”和“X+1”工作机制,激发干部职工拓宽思维、创新思路。
“转变机关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以民为本,要求广大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工作信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盼。”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这样一种氛围。历时一个多月,吉州干部以实际行动作了强有力的说明。四套班子领导深入一线,项目建设靠前指挥;部门、单位“开门”办公,脸好看了,事好办了;干部工作接受群众监督,效率高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