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怕”字了得?
26日,《吉安晚报》A5版刊载了《与同学起纷争四女生离校出走》一稿,究其少女出走的缘由,竟是一个“怕”字。
怎一个“怕”字了得?本来,四女生只是想请几天假出来散散心,打电话给同学一问才知,学校说她们是“逃学”;一听逃学,四个年少的女生怕受到惩罚,不敢回学校了。这样,她们索性走远一些,从新干来到了吉安市中心城区。再打听家里的情况,又听说家长在四处寻找她们。于是,四个女孩子更怕了,知道小事闹大了,怕家长责怪,更不敢回家。在外面玩了几天,最后,当她们得知家长已经报警时,四个女生惧怕不知所措,不知后果会是如何。好在民警和民政工作人员及时找到并救助她们,要不,还真不敢猜测她们还会走多远:是在恐惧中失踪?被坏人拐骗?还是从此流浪四方?
女生们的“三怕”,着实令人深思。她们为何会这样怕老师,怕家长,怕报警,怕丢脸。是老师们曾经惩治过她们,还是她们看过别人受过处罚?又会是她们听过类似的情况,因而心有余悸?女生们的怕,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显露出学校重教书不重教人长期的人格教育上的缺失。如果大人与孩子们都有这么深的“代沟”,或者说是双方都存在那么大的抵触情绪,那么这种现象的确让许多善良的人们感到可怕与担忧。
我们的老师,孩子的家长,为何不能与学生、儿女亲近一些。如果这其中有一环不出问题,那四个女生绝对不会轻易出走。老师与学生,如果亲如朋友,亲如一家人,女生有什么心事都会向老师及时诉说,这件离校的事情是发生不了的。如果家长与女儿多关心,多亲近,多沟通,那么,四个女生也不会怕到不敢回家的地步。如果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都抱有爱心和宽容,她们事事、处处都生活在浓浓的爱心中,即使少女们再有叛逆的心理,也不至于离家出逃。
四个女生选择逃走,这实在叫人痛心与不安。逃避的不光是人,更是脱离了孩子们纯洁的心。更怕的是,此类事情时有发生,但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反而责怪如今的孩子们太野了。如果还用这种旧观念来培养我们的后代,那可怕的事情恐怕还不止这些。出事了,丢脸的应是老师与家长,大人们对此应该好好反省……(聂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