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与良知孰更重
21日,《吉安晚报》A7版报道了《20人抬3000斤小车救出被压姑娘》一稿,说的是19日,省城南昌广场东路一汽车失控,冲上人行道轧住过路女孩,目击市民20余人随即合力抬起3000斤的小车,将受伤姑娘安全救出,送往医院治疗,从而挽回了一条鲜活生命的事件。
笔者读后,很受感动。
一人有难,众人相救,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这样的佳话数不胜数。这体现了善良人性的光辉。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良知,这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可想而知。不管是什么人,谁都不敢保证一生不会遇到危险。不幸遇险,谁都盼望旁人主动伸出手来拉一把,这时,陌生人便成了救命的恩人。
遇到这种场合,“好人好报、以德报德”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评判一个人品德的标准。经济不管如何发展,也无论少数人多么有钱,有时候,金钱是买不到一个救命恩人的。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救人行为往往出发点是无私的。因他不知道那位遇难的人,到底是穷人还是亿万富翁。
这次南昌街头出现的感人一幕,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事后,记者采访参加抢救的市民,竟无一人认识那个受伤的女孩。大家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看到轧在车轮下的女孩有生命危险,得赶紧把她从汽车轮子下救出来。车轮有多重,所有人都没有想过;但好心人的那颗心,分量却格外沉甸甸。
笔者不由得想起本月广东佛山一名女童被汽车先后两次碾轧,十余路人目睹此惨状,竟无一人叫喊一声,更无人伸手相助的新闻。这则消息深深地刺痛了每一颗有良知的心!笔者在电视中看到这幕情景,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那些路人到底怎么了?难道能保证自己今后不会遇险吗?他们的心麻木了、道德沦丧了吗?即使有些人口袋里再有钱,但道德品质低下,活着仍然没有什么意义。
南昌街头一幕让人感动,佛山那一幕却是多么灰暗与沉重。两地“主角”都是车轮,可人心的分量却大不一样,这值得人们去深思。
聂牛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