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沃野“廉”花遍乡村
□彭冬岚、游建蓉
作为民族英雄文天祥、铁骨忠臣胡铨故里,青原正气源远流长。以“正气”命名的广场、占地63亩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近年来,青原区从硬设施到软建设,将居安思危、廉洁正气的思想植入公务人员的心中,尤其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青原区采取的一项项务实之举,如一缕缕清风拂面而来,创新之举如“廉”花般在青山沃野间竞相绽放。
倡廉,先进文化筑“防线”
近年来,青原区结合农村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创新文化载体,以干群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廉政教育扎根农村基层,构建起农村预防腐败的新“屏障”。
“井冈山头连青天,山水相依庐陵城。光荣传统代代传,廉洁奉公写新篇……”青原组织乡村文艺骨干,利用乡土艺术团,收集农村勤政廉政故事,编排成歌曲、戏曲、小故事等文艺节目,开展一系列乡土文艺活动,在广大农村营造良好的政风、民风。依托东固、渼陂古村、文天祥陵园等红色文化以及名人文化载体,区纪委收集资料,将革命先烈、历史名人的英雄事迹、高尚的廉洁风范和名联古训融入红色历史文化和导游的解说词之中,大大丰富了该区红色旅游内涵,着力打造出了具有青原特色的廉政旅游文化线路。
保廉,创新制度建“屏障”
“这样好啊,多部门联合审核,才能防止那些品行不正、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口碑不好的人进入‘两委’班子”。在今年召开的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上,与会人员互相交流着对“候选人联审制度”的看法。候选人联审是该区规范竞争行为,匡正选举风气的创新之举。初审之后,各部门再进行联合审查,对有问题、不过关的候选人直接取消其选举资格,一条条防线筑牢了村级换届关口,确保了村级换届顺民心、合民意。
“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及其分配情况、土地流转费的收入和使用情况……”东固畲族乡江口村村务公开栏里,凡有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布其中。“这样的公开形式好,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又给了干部一个清白。”该村村干部感慨地说。青原区通过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推行村级阳光理财活动、村级财务“双代管”和民主理财制度,让村务在“阳光”下运作,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促廉,析案查漏敲“警钟”
一个清廉和谐的社会在创建过程,不可能一团和气什么问题都不发生,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遏制问题、解决问题,不让同样的问题或现象再发生。在基层廉政工作中,区纪委工作务实,一方面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并辅之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切实发挥“两级约谈”作用,实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对班子成员、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对村(居)支部书记和重点站所负责人两级约谈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廉政谈话,有效堵住了可能存在的漏洞,也及时遏制了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的麻痹和侥幸心理。这些,都为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