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眼中一心为他人的好大姐
杨慧芝
居民前来找杨慧芝咨询
“全国模范调解员”杨慧芝成为了我市2011年“江西十大法治人物”唯一候选人。消息像长了翅膀般在新圩镇里飞,小小的村庄沸腾了!新圩镇是吉安市青原区一个偏远的小镇,然而这样一个小地方却出现了一个不平凡的好人、能人。居委会主任杨慧芝,几十年来,她用热心、诚心、耐心和专心调解了600多起纠纷案,调解成功率高达99%。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为什么杨慧芝能收获这么多的赞美?这个平凡人物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传奇?带着满腔的好奇和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好大姐。
杨氏家训:
“忠厚、老实是传家宝”
杨慧芝告诉记者,自己不喜欢争吵,从事调解员工作也是因为她喜欢和谐。“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老实,千万不要耍心眼。心胸要宽点,不要怕吃亏。小到一支笔,一毛钱,不是自己的东西捡到了就要尽快还给别人,不要引起误会,影响团结。”杨慧芝的父亲也一直强调:忠厚,老实,乃传家之宝。为人处事要一碗水端平,公正大方。与大家相处,和气最重要。杨慧芝一直不忘父亲教诲,耳濡目染父母的所作所为,她非常钦佩他们,在这样要和气、求团结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是她不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和谐的重要原因。
家人:
“你的工作我们支持,但千万要保重自己”
杨慧芝做调解工作不分昼夜,即使半夜两点钟,只要群众有需要,一个电话打过来她也会“噌”的一下从床上爬起来,立马穿好衣服跑出门。杨慧芝的丈夫坦言,十几年了,对妻子的行为他早已经习惯了,也不会埋怨,更多的是担心和心疼。有一年冬天,都已经凌晨两点了,有群众打电话过来说刘家夫妻俩半夜打架闹得很凶,邻居都被吵醒了。杨慧芝放下电话,二话不说穿上鞋子,胡乱扎了下头发,披上衣服就往外面冲。丈夫很不放心,怕妻子被伤到,匆忙穿好衣服追了出去。这样的一幕后来不断的上演,久而久之,丈夫也就习惯了。“他知道我的脾气和为人,谁家有个事我都坐不住,说什么也不会撒手不管的。只是他总担心我,怕我在调解工作的过程中被冲突的双方误伤到。
他总说‘你的工作我很支持,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我也为你感到高兴。可你不是一个人,你身后还有这一大家子,你不保重自己,万一有个意外,你叫我们怎么办啊。’杨慧芝告诉记者:“我女儿跟我说过‘妈妈,我知道你是为大家服务,大家也真正的信服你,我相信大家不会伤害你的。’女儿的支持让我很欣慰。”想到家里人为自己这样担心,杨慧芝有些内疚,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她顾不上家了。群众都夸杨慧芝处理事情秤是秤,砣是砣,一碗水端得平——公正。杨慧芝说,她从来不担心怒火燎到自己身上,群众看见她来了,火气再旺,也会打声招呼说“杨主任,这事您别管,今儿我非得好好教训他不可,您站远点,小心伤着了。”可好人杨大姐岂会袖手旁观。“你谁都别偏袒,好好跟他们道理,人心都是肉做的。俗话说得好‘软藤缠死树,硬棍撑不破天’,你处事公正,谁也没话说。”杨慧芝坦率的分享她的调解经。
群众:
杨主任处事公正,为人实诚,我们信任她
走在新圩镇的街道,随便问一个居民,听到杨慧芝的名字也竖起大拇指。在新圩镇上开早点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虽然我不认识她,但听很多人说杨主任做事认真,很热心,谁有苦难她都会去帮助。”一家商铺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大伙都说杨主任有副热心肠,谁家有个急事都会想到她。狗咬了人、地皮没划清楚、两夫妻吵口、镇上人打群架,打电话去找她,她准来。做调解工作,她很有能力,处理事情叫人心服口服,不由得不信任她。最难得的是她脾气好,心肠热,见谁都一副笑脸,不会拿腔作势,不摆架子。我们镇上出了这样一个居委会主任,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前来居委会办事的戴女士告诉记者:“杨主任的工作做的非常好,每次都尽心尽力帮我们办事。”杨慧芝坦言,她认为不管是谁,有苦难她一定帮,她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谁和她亲近或者其他因素而偏袒。
朋友:
八分工作她做足了十分
梁先生是和杨慧芝认识了几十年的朋友,说起杨慧芝,他翘起了大拇指:“杨主任为人实诚,别看生活上心胸宽,度量大,可做起事来特别较真,不打马虎眼。别人做事八分就行了,她不一样,做足十分!”。杨慧芝的另一个朋友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亲眼见到的一幕情景:“有一次,镇上两伙人打群架,操着水果刀,架势很大,骂骂咧咧的,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她远远地瞅见了,二话没说立马就冲了上去,一把夺过那些人手里的刀,当时我看见这个情景,也不惊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么危险,万一砍到自己怎么得了。从那以后,我就非常敬佩她了,我们男人都不及她。”谈起这回事,杨慧芝坦言道:“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什么危险不危险,没有时间想,万一出了人命可不得了。”
杨慧芝:
记忆犹新的第一次调解
杨慧芝说,以前她在单位是一名会计,她的调解之路是从1986年开始的,杨慧芝说她的第一次调解让她记忆深刻。“有一次,我的一位姓况的同事要和她丈夫离婚,当时那事闹得人尽皆知,单位同事觉得他们离婚很可惜,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同事们看我资历比较深,就让我去劝劝他们夫妻。其实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调解,只是想着帮他们和好,让他们不要走上离婚这条路。经过我多次劝说,两个人终于放弃了离婚,现在还好好的在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自己能帮别人,能帮大家调解纠纷,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杨慧芝说只要她看到有人在争执,她就会不顾一切的上前阻止。“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从商店买东西回家,路上看到四五个人冲进一家店铺里与店主吵架,我二话没说就跟了进去,拉开正在争吵的双方,弄清情况后,协调了几个小时就把事情解决了。”杨慧芝说她看到有纠纷不可能视若无睹。杨慧芝说:“别人需要我帮忙了,需要我协调的,不管什么时候或者有多晚,我都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过去。”
“演戏要人看,打架要人劝”
杨慧芝常说:“演戏要人看,打架要人劝,我是居委会主任,调解纠纷是我的工作。”她总说不会被伤到,群众不是不讲理的人,可盛怒之下,难免失去理智。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她也曾经受伤过。新圩镇白云路有一对夫妇,妻子赖某怀疑丈夫和邻居丧偶女子罗某关系暧昧,逢人便讲。罗某儿子听说后,觉得赖某无中生有,败坏母亲名声,非常气愤,一直想找机会教训赖某,关系闹得很僵。一天下午,赖某在杨慧芝工作室反映情况,正聊着,罗某的大儿子盛气凌人地从外面冲了进来,操起一条长凳就要往赖某头上砸。情急之下,杨慧芝不顾自身危险,一个箭步扑到赖某身上,替她挡了一凳子。凳子砸在杨慧芝腰背上,裂开了缝,杨慧芝当场就跌在了地上,疼得说不出话了。见打错了人,打人者紧张无措,呆在原地。杨慧芝忍着剧痛,摇头安慰罗某说自己没事并不忘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化解纠纷。回到家里,杨慧芝没有告诉丈夫自己被受伤的事,怕他担心,晚上洗完澡就跑到邻居家里,让邻居帮她擦药水。丈夫听说妻子被误伤以后,又是心疼又是自责“哪有像你这样做调解工作的,你年纪还轻吗,竟然去帮人家挡凳子,幸亏他拿的不是刀!你做事尽心尽责我知道,我也理解,可要保重自己,当心自己啊”,丈夫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可群众碰上了难事,她就忘了。
杨慧芝说最怕碰上四件事:狗咬了行人,狗的主人不认账;地基划分,双方寸土不让;聚众打群架;婚姻关系出现第三者。
杨慧芝说,狗咬了路过的行人,主人不肯赔付医药费这是常事。狗的主人说“你好好的走路,我家狗又没疯,无缘无故怎么会咬你,一定是你踩到或者激怒了它。”被咬的行人又说“是你的狗无缘无故的咬我。”这样的纠纷让杨慧芝很头痛。碰上这种情况怎么办,又没有现场目击者。处理这种问题,就要快刀斩乱麻了,杨慧芝拿出自己的钱赔给受害者,狗的主人反而不好意思了。做调解员几十年来,杨慧芝不知为多少人掏过自己的腰包,垫付出去的钱有几千元,而她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并不宽裕。她只有一句话:凡事和为贵,不必太计较。再棘手的事情她也不撂担子,再难的纠纷她也挺直腰杆往上冲,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做一件事情就为党多挣一分荣誉。”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群众找上了她,只要被她撞见,她就不会迟疑,卷起了袖子就行动。她不光嘴上说,她用实际行动一直在做。
现如今,她家的抽屉里,墙壁上放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奖状:“全国模范调解员”“省优秀农村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那是她全部工作的总结和回报。她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用信任和尊敬回报她,而党以荣誉赞美她。杨慧芝说,荣誉远非金钱可以比,她非常珍惜党和群众给予她的信任和荣誉,她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记者张苡歆、实习生康英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