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移民李开发的“开发梦”

热度148票  浏览2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1年11月05日 14:05

□邹清华

在上海拥有一个沙石场、在广东兴办了一家五金厂……现住峡江县水边镇毛坝村的三峡移民李开发也算是创业有成的能人,可他却放心不下一起从四川老家移居过来的父老乡亲,毅然放弃外出与妻儿一起创业的机会,独自一人留在村里当上村小组长,带领移民们实施“开发梦”计划。

毛坝村共有40户187位村民,均是2001年从重庆市云阳县迁移过来的“进口老表”。刚来时,村民们大多沿袭了在老家时的耕作习性,种玉米、红薯等旱作物,不喜欢也不懂得种植水稻,致使土地附加值大减、家庭经济收入跟不上。

看到村民们如此“水土不服”,热心的李开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暗下决心提高自己种植水稻的本领,帮助村民尽快适应当地耕作习性。

向农技人员学,向种粮大户学,李开发用了两年时间摸清了水稻的种植规律和方法,于2004年承包了村里100多亩水稻,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由于科学种植得当,第二年,李开发种植的水稻单产居然超过本地水稻种植大户。

有了“本领”,李开发当起了村民们的“师傅”。犁田、施肥、抛秧……李开发联合镇农技员,手把手地教导村民如何种水稻,种优质稻。

为激发村民种粮积极性,李开发自亮家底:每亩产粮400余公斤/亩,除掉所有开支,亩纯收入500余元,种100亩水稻两季下来,可纯赚十多万元。

技术帮技、利益触动。村民们纷纷效仿李开发。“我家种植18亩水稻,多亏了李开发的帮忙指导。”村民叶道红常向别人提起李开发“恩情”。和叶道红一样,毛坝村大部分村民现不但会种两季水稻了,还纷纷租用了附近村民的水田,统一种植优质稻,收入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一个村要有一个支柱产业”。李开发常在村民会上念叨这句话,并认为毛坝村的村民要发家致富,慢不起,也等不起,必须尽快找准发展产业。

有想法才会去找办法。经过几年的调查论证,李开发决定带领村民走发展蔬菜产业之路。理由是,毛坝村离县城5公里,旱地多,可以作为承接县城居民需求的蔬菜篮子“后花园”,再加上村民们以前在老家就有种蔬菜的习惯和技术。

有区位优势,有过硬技术。李开发今年相继召集村民开了几次大会,商讨在村头建立无公蔬菜开发基地事宜。几经谋划,加上李开发凭个人关系努力,找来了一家大型蔬菜公司,实施“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种植,并承诺包销的基础上,90%以上的村民表示非常赞同,个个摩拳擦掌,盘算着要种植几亩大棚蔬菜了。这不,近来毛坝村家家户户关门吊锁,人人都在蔬菜基地忙乎了。

顶:7 踩: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2 (5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35次打分)
【已经有47人表态】
8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12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5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5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我市重拳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 下一篇:我市开展交通违规专项整治行动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