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下乡要真惠农
□吴翠莲
据新华网报道,各地正在启动新一轮“农技下乡”活动。许多部门把农技送到专业户的温室大棚,送到庄稼人的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然而,有些单位农技下乡活动却仍停留在挂横幅贴标语、广播喇叭讲讲话、摆摊设点发资料等形式上,不少农民朋友对此不感兴趣,大部分听两句就走人,对于免费的农技资料许多人也只是翻翻看看就扔了,这样的“农技下乡”总给人“隔靴搔痒”作用不大的感受。
农技下乡是促进农业提速增效的好事儿,要真正把好事做好、做实,就得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定“菜谱”,不断赋予农技下乡新内容、新形式。如果年年都是老一套,这样的“农技下乡”下得再多也是无用的,因为农民不欢迎。再说,如今是市场经济,许多地方还实行了“订单农业”,什么卖得好、价格高,农民就种什么、养什么,几乎一年一变、一季一变。因此,农技推广要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不能总是一成不变。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期,在作物的防害、施肥等方面,农民有许多实用技术和实际问题需要请教。对此,有关部门在农技下乡中,要切实把农民所需所盼作为下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建议,不妨在农技下乡之前,先到农村去走一走、瞧一瞧,搞清楚农民对农技的实际需要和生产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然后看情况下菜单,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讲座和培训班,最好能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把实用技术教给农民,正儿八经地解决一两个技术难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农技下乡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