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气象新
正本清源气象新
——吉州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郭艳
如何巩固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和保证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吉州区从破解这些问题入手,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维护、服务、惩治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村抓载体,立足区情抓特色”的新路子。
高位推动,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吉州区、乡(镇)、村、站所均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级党组织配备了纪检委员,聘请了一批作风正、素质高的廉政监督员和信访信息员。在全区扎实开展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区直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部门的整体工作,实现由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向党政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转变。
教育防范,形成人人思廉的“清正之风”。该区将廉政教育触角不断向农村基层站所、村组延伸,切实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一是课堂讲廉。区纪委组成党风廉政建设宣讲组赴农村基层巡回宣讲20余场。二是文化倡廉。各乡镇、街道联合成立红歌团,创作、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腐倡廉节目,随团深入到农村基层巡回演出了20余场,观看演出的村民上万人次。三是荐文促廉。每期编印专刊《廉文荐读》,向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推荐一篇哲理深刻、促人警醒的廉政文章,并发送到村居干部手中,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营造一种“思廉思进”的文化氛围。
完善制度,打造农村基层的“阳光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针对此情况,该区不断探索,创新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体系,把加强“三资”管理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一是清产核资算好“明白账”。以村“两委”、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组成联合清查小组,以会计账目为依据,采取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再资产、后资源的办法,逐项核实登记,建立台账,确保核准、核实村级“三资”家底;并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清理情况,公示核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健全制度办成“公开事”。全区89个村委会全部实行“村财、组财乡代理制”,全部与乡镇经管站签订代理合同,做到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同时,全面铺开村财区审计工作,3年内对全区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全部审计一遍。三是逐级问责绷紧“廉政弦”。建立农村基层干部问责制,在工作 中,凡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三资”管理等有关党风廉政规定和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逐级问责镇、村干部,追究有关责任。
依纪办案,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该区纪委监察部门始终把查办涉农案件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把握和定位,不断完善规范区、乡、村三级信访网络,及时发现、处理农村基层倾向性、苗头性的信访“热点”和“难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该区对近十年来全区征用农村土地补偿款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涉及资金4亿多元,查纠各类问题10多个。
廉情高挂鹏程远,政朴风清百姓安。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广大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