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近期,本报先后报道了一批考取了大学却愁学费的寒门学子。每年暑假,都有一些寒门学子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坦言,在这些报道中,本人更敬佩靠自己打工赚钱筹学费的新干女孩刘芬芬、遂川姑娘赖彩红和万安窑头乡下女生匡文勤(见8月16日《吉安晚报》A3版)。
有哲人说过:贫困是人生的财富。出身贫寒是一件不幸而又无奈的事,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贫困的确是能磨炼人的意志。经济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交不起学费是件痛苦的事情,有人资助当然是好事,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寒门学子都能得到资助。
社会各界的关爱,其实,也是鼓励那些寒门学子能够战胜困难,资助只能是一时,不可能是一世;今后更长的人生道路,还得靠寒门学子们自己艰苦奋斗。最可靠的“资助人”是自己,最宝贵的“奖学金”是对生活的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为,我们有幸遇上了一个美好的社会与时代。信心来自信念,刘芬芬、赖彩红、匡文勤三位女孩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们毅然走出去打工,靠自己的双手来挣学费。这就是信心的力量,信心的价值。她们家寒志不寒,面对艰难,咬紧牙关、挺起脊梁,“用汗水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有的寒门学子却失去了信心,或信心不足;有的被动等待救助;有的为自己出身寒门而感到自卑;有的放弃求学的念头;有的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其实,有关部门对寒门学子读大学,早有了助学贷款的政策,加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有些学校适当的减免费用,现在上大学相比以前难处要少得多。如果有坚定的信心,自己淡然面对,一边打工一边求学,节衣缩食,学费和生活费不难解决,这方面的鲜活例子也时见报端。
笔者认为,在贫困中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自食其力;不但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打拼的过硬本领,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样的寒门学子,具备了年轻人所该具备的品格,才不愧为时代骄子。 陈小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