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综艺常青树 吴宗宪曾遭白眼 【图】
综艺节目一向通过轻松、搞笑的形式在传递给观众快乐,这些看似是年轻人天地的综艺舞台却也有一群“老家伙”,他们在综艺舞台闯荡数十年之久,从不知名的小字辈成长为今天综艺舞台的大哥大姐,可谓是少不了一番磨练。
李静
人们认识李静,几乎都是从一个叫做《超级访问》的节目开始的,然后觉得她做着一档长寿命的电视节目,然后嫁了老公,生了孩子,开了公司……却没人看到在李静开始踏入电视这个圈子的初期,曾有过多么艰辛的经历。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按分配,我应该回师大教书,我却一天也没有露面”。选择音乐放弃音乐,是件很偶然的事点拨了她内心深处一颗敏感的神经。其实她一直喜欢学生,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当时还有不少学器乐的学生追随着她。在等待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街上碰到了一个音乐系的同学……
“我说你在哪上班呢?她说我在电视台。我又问学我们音乐这行的还可以进电视台吗?她回答得简单扼要——可以呀,可以做编辑……”和同学分手后,她心里就像猫抓似地痒痒着受不了了,好兴奋,好象发现了新大陆。“那我也去电视台试试运气吧,即便不行,也没什么损失,再去做我的老师也无妨大碍”。火速奔回家后,她就捧起了话机跟电视台联系,结果得到的消息是那里很要人。第二天她就去台里面试,去了后就被留下了,但是没让她做编辑,让她做了主持人。可能当时台领导考虑她的形象还不错,反正,当时台里也没什么大学生,她又不占电视台的指标,突然天上掉下个美才女,一个地方电视台岂有不笑而纳之之理?由此李静踏入了一条电视快车道,成了一名资深电视人。
1993年时还没有现在这么流动,什么年轻人要去外地打工、闯天下、北漂,李静却有了走出张家口进入北京的打算。父母不同意,在张家口电视台干得好好的,家里条件还不错,跑那么老远折腾什么去呀?不可思议。当时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谁也拦不住,非要去上学,毕业后,她又去北京电视台。她属于那种到电视台应聘,一聘就能成功录取的幸运儿。父母都不是干电视的,她却和电视缘份不浅。谜底在她的形象和气质上。她的五官长得比较标准,搭配组合在一起很宝气很精致。电视台选主持人的先决条件第一点就是不一定很漂亮,但一定要精致,出镜后没有什么缺陷。而她的性格,也使得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
在《北京你早》栏目中,李静属于去的比较早的那一拨儿,当时这里都是北京户口,还没一个外地人,大概呆了不到两年,当时在中央4套主持《欢聚一堂》的台湾艺人阿元发掘了她,带她迈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门槛。她和他一起创办了《欢聚一堂》,从第一天起,她就做主持人和副导演,一做就是四年,这样一种起点无疑是很高的,自己也感到行走的步子迈得挺快,每年每年都有变化。
忽然有一天李静觉得自己在中央台滞留了。“如果说我以前是只窜得很猛很快的兔子,到中央台后,我竟变成了乌龟,发展的速度相当缓慢,后来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了”。李静不由地发出慨叹:“原来你到了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情况大不一样。所有的人都跟你不相上下,而且每个人的修养、素质,都是优秀的,而你在下面,你的文化、学识、聪明劲,一下子就能在人堆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而在这儿里,我的优势和特长则被淹没了,完全显示不出来。”
“我害怕醒来。我很热爱电视。我原来是学音乐的,拉手风琴,选择了电视后,我发现自己特别地爱它,为它着迷”。因为喜欢,因为痴迷,李静老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老想做好的,又没有机会。那么她喜欢电视的什么东西呢?
从央视出来后,李静第一件事是做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李静工作室。至于这个工作室干什么,她还没有谱儿,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同时她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制片管理,系统学习了两年制片人管理艺术,这期间她在编剧班结实了很多同学。和这些同学接触的过程中,李静越来越觉得这些人都很优秀,充满朝气,善于表达推荐自己,怀着一腔热血,却和她一样还没有找到释放的平台。她就想应该以一个什么名义把这些人联络起来,一起做点什么事。当时她想搞成一个创作组,写剧本。有了工作室,人是拢了起来,但是仍然不知道工作室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每天的话题就是创作。
一场好戏无疾而终,彻底玩完。最后,苦思冥想的女孩子们个个无精打采,没了当初的勇猛劲头,这时,工作室成员也开始土崩瓦解,陆陆续续地走开。有的考上了研究生继续升学,有的出国谋生求发展,有的去做专职剧作家……
可当时的“头儿”李静却还在暗道里摸索,好在这段时间的思考也更加让她确信无疑自己的事业方向不是别的什么,还是在电视上,精确点说,不是在搞电视剧拍摄上,也不是搞电视剧本创作,而是去做电视节目,这时,隐隐地,她有了后来的第一个电视栏目《小鸡捉老鹰》的框架模式。在《小鸡捉老鹰》中,除了策划人外,她还没有担当主持人身份,那时她还无心主持。整个节目要从头做起,广告、发行,包括组织现场观众。
创办《小鸡捉老鹰》时,小到每样道具,她都要亲自过问,所有的材料一定要到装饰材料批发城、建材城买,几个梳着学生头模样的队员天天出入这里,每个人都成了砍价高手。包括每盘录像带的使用,怎样才能达到最高使用率,不能像电视台那样用一遍就过去了,怎么样能够把钱花到最省却同样能做出精品来,真的是处心积虑地去想每一厘每一毫……她相信这个过程使她获得了一种智慧——操作一件事,用很少的钱,办出很漂亮的效果来,这就值得她对这些过程说声感谢。是的,很难想象,如果一开始就有人给李静投资,她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判断力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这让她的感触很深。
和何炅相同,幸运之神一直十分青睐于这个长相讨人喜欢的姑娘。有人说,如果她抱有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或许就变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央视主持人;但事实上,如果她没有这样一颗永不止步的心,早就被央视所淘汰了。对于李静,学习和进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是她却始终没有进修过有关主持的课程,而是从最初张家口电视台主持经历开始的人生历练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用“野路子”来寻找个性的李静终于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主持道路。
如今的李静,智慧、犀利、观点独到,这也是她在电视圈能够不断开疆拓土的本钱;如今的李静,没有了姣好的容貌,可她主持的综艺节目《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等依然能够稳坐收视前列。作为一颗综艺舞台上的“常青树”,身为女人的李静一定是在不断的努力和自我突破中获得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