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 建保障性住房 ]细 节温 度|告别“蜗居”

热度158票  浏览4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1年7月22日 07:56

细节·温度

□本报记者郭欢

周琼,2007年就参与建设了我市中心城区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之后每年周琼都是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的项目负责人。7月11日,记者跟随周琼和他的同事走进了位于吉州区的阳明花园小区、和馨家园小区等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小区。

在震撼于市中心城区4年建设7261套保障性住房的手笔与魄力同时,记者更感动于项目建设当中对一个个细节的完善,以及从中所体会到的民生温度。

采访中,周琼告诉记者:“政府把最好的地块给了保障性住房。”万家·阳明花园、万家·和馨家园、万家·馨悦花园、万家·悦景花园……一个个保障性住宅小区无一不具备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等有利因素。这一切都是考虑到保障性住房的住户都是城市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我市的保障性住房要么占据交通便利的主干道周边地块,要么在设施完善的成熟住宅区内,尽最大可能方便住户,降低住户的生活成本。

价钱优惠,品质不降,我市保障性住房完全按照商品住宅小区标准和品质建设,将小区幼儿园、物业用房、水电、供气、通讯、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各项配套设施一步规划到位,并使每套住房“面积不大、功能齐全”。

万家·阳明花园里有3000多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住户,如何确保行动品质优良、经济实用、用户满意,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作答。

走进小区首先看到的就是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整洁的卫生环境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周琼说:“我们的心愿是建设一个温馨的家园,这里是人们为生活忙碌奔波了一天后休憩的港湾。小区建设中不仅考虑了方便住户生活的因素,专门规划建设了小区超市和小区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而且还考虑了住户的休闲娱乐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据了解,该小区已分别建设了1500平方米和8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铺设了多处体育健身器材供住户使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顾4年参与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历,周琼感慨地说:“4年建设就是不断完善方案与措施的过程,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和平常的细节里却凝聚了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的重视。”

告别“蜗居”

□本报记者郭欢

今年70多岁的李小兵奶奶一生都不会忘记4年前搬进万家·和馨家园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李奶奶一家终于告别了几十年的“蜗居”生活。

从2007年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成为我市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告别“蜗居”的重要途径。7月11日,记者走进吉州区万家·和馨家园小区,这里是我市建设的第一批经济适用房,现在已经住满人家。李奶奶家是一套标准的两居室,虽然面积只有70平方米,但厨房、卫生间、阳台、客厅、房间一应俱全。

说起过去的生活,李奶奶感慨万千,曾经因为没有房子,一家人只能住在船上。后来孩子们渐渐大了,李奶奶带着一家大小7口人在善庆巷租了一处不到20平方米的板房,这一住就是近20年。李奶奶说:“如果不是政府推出了经济适用房,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而在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吉州区万家·阳明花园小区,记者来到廉租房租户雷春莲家中,她的小外孙正坐在地上玩耍。雷春莲告诉记者,要是在过去那又脏又破的小平房里,她是万万不敢让小宝宝随地坐的。

因为生活困难,80岁的雷春莲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在搬进阳明花园的廉租房之前,雷春莲和儿子一家租住在古南街道的一间平房内。年久失修的平房每逢雨天就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特别是梅雨季节,小屋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霉味。

2010年,雷春莲搬进了阳明花园小区的廉租房,每个月只需支付72元租金。雷春莲说:“做梦也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小区,这里不仅有物业打理卫生、管理环境,还有各种设施供我们休闲娱乐,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

TAG: 保障性 蜗居
顶:8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4 (5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45次打分)
【已经有42人表态】
11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5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壮大优势做大总量永丰产业集聚演绎发展"加速度"
  • 下一篇:引项目调结构重统筹万安转变发展方式促经济腾飞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