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奏响创新社会管理和谐曲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强化“三基”为根本
□张春颖
从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到社会救助惠及困难群众,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社区服务到方便市民畅通出行的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决战两区”号角吹响以来,吉州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强化“三基”为根本,坚持“政以民为天”,把“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列为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程,进行超前探索和有效尝试,实施各类民生保障工程、改善社会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使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奏响一支支社会管理的和谐之曲。
转变工作重心 优化服务水平
“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多年来,吉州区通过构建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便民利民的各项制度,优化服务措施,大大提升了城市和农村社区服务水平,2009年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0年,吉州区更是从财税体制、保障力度等方面对街道的工作重点进行完善和加强,通过街道规范化建设、街道试点“大工委”体制、社区推行低保听证和网格化管理等举措、“三民三增”活动、加大以团结稳定鼓劲的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居民思想教育等形式,使街道的工作重点由经济建设逐步向社会管理服务转变,鼓励街道、社区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探索,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构建“社区半小时服务圈”,是吉州区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的一大举措。该区斥资60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公,使居民“进一扇门”就能办成想办的事。中心还设立“助万家”24小时服务热线,建立“慈善会”、“爱心超市”、创业培训中心、市民学校等,量身打造贴心服务平台。如今,该中心已形成连接区、街道、居委会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
切实改善民生 保障居民生活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重在民生;在发展中惠及群众、改善民生。吉州区始终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靠,把社会救助作为民生之求,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近两年,该区共拨付各项民生工程资金7.3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近一半,确保了1.44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2万余名城乡低保户的应保尽保。其中2010年发放养老金近2亿元。津补贴发放到位,做到了同城同酬。
“看病难、看病贵”现在已不再是困扰吉州广大群众的难题。从2008年起,该区通过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大病统筹、医疗互助共济的大医保格局。近几年,吉州区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保,全区13.8万人参加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达11万人。与此同时,该区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加快城乡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连续多年投入资金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医院,使之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医院。
改善软硬环境 提升幸福指数
为筑牢安全防线,维护社会稳定,吉州区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在全省率先实行警用自行车巡逻,提高了巡逻密度和见警率。公众安全感、治安好转率全省排位201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分别提升了14位和42位。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改善软环境的同时,吉州加强对环卫工作的管理,确保了环卫体制改革平稳过渡和管理的有效提升。按照“铺平群众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净化居民小环境、清理社区下水道、贯通城区排污管、连上沿街绿化带、平安社区大家创”的要求,广泛听取民意,精心实施改造。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改造小街小巷400多条,完成200多条小巷1000余盏路灯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