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永新农民"健康指数"节节攀升
——永新农民“健康指数”节节攀升解读
近年来,永新县以民为本,不断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促使农民“健康指数”节节攀升,全民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目前,该县已拥有县直医疗卫生机构9处,镇卫生院23处,村卫生所249处;卫生技术人员1632人,其中县级823人,乡镇379人,村级430人;全县医疗保健机构病床总数779张。
改造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水平
去年,该县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建立健全了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社区服务站和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医疗预防保健网。23个乡镇卫生院和224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室)实现了服务能力达标,农民群众就医环境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为提升诊疗水平,我们从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着手,去年共选送289名业务骨干前往省市进修学习,2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免费进修,对县属辖区内43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在岗培训。”县卫生局负责人一脸兴奋地介绍,“另外,为缩小乡镇卫生院与县直医院的差距,我们还选派了18名县级医务人员到基层卫生院扶持薄弱技术,并通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招聘了6名执业医师,以‘三支一扶’方式引进18名大专医学类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卫生院的缺少执业医师和卫技人员的现状。”
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看病费用由多到少
“每年缴纳30元加入新农合后,生病住院最高可报销10万元,这么好的政策,小病看门诊,大病去住院,有病再也不拖不扛了。”这是永新每一个参合农民的共同感受。去年,永新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农民自缴30元,各级配套100元,国家补贴20元。
去年全县参合人数37.64万人,参合率达到95.2%。为确保参合农民利益,该县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协议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简化农民报账程序,取消县级医院转诊审批资格;同时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与省市定点医疗机构签定了直补协议,还在三湾乡两个村试行了“异地参合看病、同等直报”。
去年,全县共补偿住院病人43246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8030.66万元,实际补偿3840.47万元,总受益度达47.82%,其中有808人补偿5000元以上,有217人补偿1万元以上,3人经二次补偿后达5万元;另外,对1964名产妇实行定额补偿,支付补偿金66.73万元;特殊门诊大病899人次,补偿金额63.70万元;门诊统筹补偿59561人,金额142.13万元;普通门诊补偿85298人次,支付补偿金543.81万元。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预防”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婴幼儿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多项工作之中。该县扎实有序推进建档前期工作:先深入乡镇、村,详细了解存在问题,征求乡镇政府、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民群众意见;再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工作目标;接着编印建档工作培训教材,印刷档案表格,采购村卫生室电脑、档案橱、档案盒;最后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建档培训,去年5月前就已培训468人。
该县卫生局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县将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作为优先建档对象,他们除进行内科、外科等常规体检外,还可享受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指导,真正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作用。”去年5月份,永新县建档工作正式启动。目前,该县已为51470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65483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进度15%。